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节(1 / 2)





  他转过身,原本是太极殿正门的地方变成了一片耀目的白光,光里隐约能看见山川河流。

  尉迟越仿佛生来知道怎么做,自然而然地朝那片明光走去。

  就在一只脚踏进光里的时候,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“砰”的一声巨响,紧接是此起彼伏的惊呼。

  尉迟越蓦地回头,只见太后沈氏倒在地上,额角一个铜钱大小的血洞,正汩汩地往外冒着鲜血,衬着她新雪般的肤色,红得触目惊心。

  一个黄门扯着尖利的嗓子,带着哭腔叫道:“太后……太后追随大行皇帝去了!”

  尉迟越心中巨震,不由自主地收回脚,待他回过神来,那片光已经变成了一个黑色的漩涡,不由分说把他卷了进去。

  失去意识前,他满脑子充斥着一个念头,沈氏为他殉情了?沈氏竟然为他殉情了!

  第2章 重生

  沈宜秋回到了十五岁。

  前一刻她还在尉迟越的灵堂上挤兑何淑妃,不防一个脚滑,额角磕在棺材角上。

  她只觉一阵剧痛袭来,两眼一黑,便回到了沈家,她出阁前的闺房。

  沈宜秋很快弄清楚自己的处境,此时是承光十一年,她尚未选为太子妃。

  沈宜秋躺在床上,怔怔地瞪着帐顶上熟悉又陌生的小团花,一口气堵在胸口,差点没把她噎死。

  她如履薄冰地熬了十年,好不容易熬出头成了太后,眼看着就能大权在握,临到头竟因为脚滑前功尽弃!

  莫不是尉迟越英年早逝不甘心,变了厉鬼来害她吧?

  沈宜暗暗思忖,随即又觉不至于,他们结发十年,虽说相看两厌,也没什么深仇大恨。

  何况他死后自己也算仁至义尽,不眠不休好几日,帮他把太子扶上了御座。

  不过是挤兑他心肝两句,尉迟越还不至于如此小心眼。

  沈宜秋思及太子,不由想到她本可以垂帘听政、坐拥江山,又是一阵胸闷气短,险些再死一次。

  正懊恼着,只听门帘一阵轻响,她的婢女素娥绕过列女屏风,走到她床前禀道:“小娘子,海棠姊姊来传话,说老夫人请你过青槐院去。”

  沈宜秋听说是祖母传唤,只得坐起身。

  素娥把帐幔撩起,婢子们鱼贯而入。打水的,端盆的、捧衣的……十来个人一排站定,很是唬人。

  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沈家毕竟是钟鸣鼎食的世家,虽说只剩个空架子,百年世家的排场却不能丢。

  祖母出身旧姓华族,看不惯时下浮薄风气,沈宜秋便挑了件樱桃花色方胜缬的半旧春衫,下着青碧罗裙,双鬟髻上插一对素金折股钗,别的钗钿一概全无。

  梳洗停当,沈宜秋披上素纱披帛,带着两个婢子出了门。

  青槐院是个两进院落,有两重厅堂,四面围以回廊。

  沈老夫人所居寝堂面阔五间、进深九架,庑殿顶上铺着碧绿琉璃瓦,朱柱粉壁,檐牙高啄,十分宏丽。

  此宅是沈宜秋高祖所建,据说单这几间屋便花费了二十万贯。

  即便在宫中,这样侈丽的屋宇也不多见。

  这个时辰,沈老夫人照例在西边耳室的小佛堂里诵经。

  沈宜秋一进屋,一股夹杂着些许朽木气息的沉檀香扑面而来。

  氤氲香雾中,沈老夫人一身绛紫色小团窠织锦衣裳,跪于佛龛前诵经。

  沈老夫人在她出阁六年后亡故,如今乍见久违的亲人,想起前世的种种,沈宜秋心中五味杂陈、百感交集。

  沈宜秋的父母在她四五岁上相继去世,她是在祖母膝下长大的。

  沈老夫人为人严苛,又不喜沈宜秋母亲,对她也是恨屋及乌。

  上辈子的沈宜秋不明白,总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出众,祖母就会对自己刮目相看。

  然而她为沈家鞠躬尽瘁多年,到头来只换得祖母一句冷冷的“无用”。

  沈老夫人听到动静,却并不回头,半阖双目,将一卷《华严经》诵完,方才叫婢女扶她起身。

  她转过头打量了孙女眼,见她装束素淡雅洁,眉头略松:“七娘来了,坐罢。”

  祖孙俩相对而坐,沈老夫人吩咐婢女煮茶的当儿,沈宜秋则静静地打量许久未见的祖母。

  沈老夫人崔氏年逾花甲,大约是不苟言笑的缘故,显得比一般人年轻,只是内眼角下弯得越发厉害,仿佛猛禽的喙,给她冷峻的面容又添了几分刻深。

  以前对上这双眼睛,沈宜秋总是不由自主地发怵,不过今非昔比,她早已不是那仰人鼻息的小孤女,而曾经在她眼中无所不能的祖母,如今看来,也不过是个寻常老妇人罢了。

  沈老夫人见孙女气定神闲,眼里没了往日的敬畏,不禁微微蹙眉:“不日便是上汜,皇后在曲江行宫设宴,你随我同去。”

  张皇后在曲江池畔设宴,名为赏花,其实是为太子尉迟越选妃。

  上辈子她就是在宴会上被皇后相中,不久后便选为太子正妃,嫁入东宫。

  经历过一回,沈宜秋自是一清二楚。

  她出身高门世族,家族却已式微,有门望,无实权,父亲还有个为国尽忠捐躯的好名声。

  出身清贵,又没有势力,实在是上佳之选,皇后选中她一点也不奇怪。

  只不过张皇后并非尉迟越生母,母子间不甚亲厚,尉迟越对嫡母心存芥蒂,自然也不待见皇后替他选的正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