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分卷(79)(1 / 2)





  这老不死的是想害死所有人啊!楚荣威不知道他指证了那些官员,但数十人里难保没有他的亲朋好友,在朝廷做官,谁没个姻亲连襟,若是有人正好在名单上,那他也要受牵连的。

  官员们心惊胆战地进入大殿,三唿万岁的声音都是颤抖的,跪在这里的文武百官可不敢全部说自己是清白的,如果被于通指证,那这条小命也保不住了。

  将于通的口供传给陆大人,尽快将此案了结,朕不想让朝廷上下人心惶惶。赵璋交代陆翦说。

  臣遵旨。陆翦捧着那几张染了血的口供,眉心微蹙,跪下说:请允许臣先离开办案!

  朕准了,大理寺卿与都察院右都御史一同去,朕信任你们,也希望你们能对得起朕的信任!赵璋的目光在二人身上扫了一圈,然后让他们先行离开。

  周擎硬着头皮站出来问:皇上,昨日清点的脏银是否如数入库?

  赵璋想了想,回答说:拿出一半退还给受害的地方官府,具体怎么分等案子结束后再说,另外一半直接拨到军费,用于加强西北边防,朝廷派出一名监军负责监察这笔拨款的支出,具体事宜你与兵部交接。

  周擎有些失望,这么一大笔钱如果能入库今年的财政就宽裕多了,但他也知道皇上的决定才是最好的,一半还给被剥削的地方官府,补足财政赤字,一半补充军费,为抵御外敌做出一份贡献。

  皇上圣明!朝臣们纷纷赞颂。

  赵璋冷笑道:朕圣明吗?朕重用一个蛀虫好几年,而且是朕亲自将于通留下来的,朕的双眼与瞎子也没两样。

  皇上言重了,是臣等失察。大臣们纷纷请罪,皇上能有什么错?就是他们也不敢说自己一定是清白的,这如果皇上都要认错了,他们一个个就该抹脖子了。

  这一次能如此迅速的挖出这颗毒瘤还要多亏户部沈郎中,朕要重赏他,你们可反对?

  三公九卿们纷纷表示赞同,这个赏来的有点迟了,沈嘉这一年的功劳都攒在一起的话足够官升一级了,不知道皇上是否也是这个意思。

  赵璋还真没想好要赏赐沈嘉什么,金银财宝这些很没必要,因为他想要多少都有,官职的话也没有合适的位置,而他私心里认为沈嘉最适合的还是户部。

  像这次的事情,如果不是沈嘉心细,根本没法发现地方收上来的粮税竟然被人动了手脚,其实于通做的很隐秘,他的关系网很广,一次就能调动上万石的粮食,再通过走私卖往关外,获取高额利润。

  这可是无本的买卖,各地州府的官员也认为自己所动用的粮食不多,以为就算查出来也不会有大问题,但他们不知道积少成多,哪怕一年一趟,这些年下来于通获取的利润就是一个天文数字,他势必要分给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员,自己保留下来的就有几百万两,能盖一栋金屋银屋,真是骇人听闻。

  沈爱卿,你可有所求?赵璋当着所有人的面问沈嘉。

  沈嘉走出来跪下行礼,回皇上,臣做的都是分内之事,谈不上功劳,臣不敢要赏赐。

  不必谦虚,朕说你有功就是有功。

  那臣先叩谢皇恩,但臣确实没什么想要的,不如皇上替臣攒着,以后一起赏。

  赵璋大笑起来,连臣子们也露出了笑容,仿佛积聚在头顶上的阴云突然散开了。

  你怎么知道自己以后还能立功?

  沈嘉自信地说:臣还年轻,以后一心一意做事,总会有机会的。

  好,若人人都如沈爱卿这般兢兢业业,公私分明,那就没有这么多为害百姓的蛀虫了!

  皇上言重了,臣并没有那么大公无私,但臣与其他大人的心思是一样,都是为了让我大晋更加国泰民安!天下兴亡匹夫有责,大晋好臣才能好,大晋富强,臣才能安稳地生活,臣觉得,此次于通案应该昭告天下,甚至以后像这样的贪腐案都应该传达天下,让各地官员与百姓都获悉案情原由,一来给官员一个警醒,二来给百姓一个交代。

  赵璋回答说:这是自然的,这样的案子都会记录在官府邸报上,传送至各地府衙。

  沈嘉突然有了个想法,他说:皇上,官府的邸报只有官员才能看到,百姓是看不到的,臣觉得可以创办一种报纸,将国家大事记录其中,每月一刊,寄放在书店售卖,如此一来,学子们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国家大事,经由他们口口相传,百姓们也会知道一二,若是办得好,甚至可以让百姓们作为朝廷的眼线,替皇上监察百官,一旦发现异常即可上报。

  众人纷纷怒视着沈嘉,这沈嘉疯了吧?怎么能提出这么疯狂的想法?让百姓监察官员,这怎么可行?

  皇上,不可啊,若是按沈嘉这种做法,以后官员哪还有威信?百姓天生对官府就是抵触的,任何百姓都能举报官员,那天下当官的谁还敢坐在衙门里?百姓们的唾沫都能淹死人。徐首辅第一个反对,同时对沈嘉呵斥道:沈大人,朝堂之上请勿胡言乱语,你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酿成沉重后果。

  沈大人这是恃宠生娇啊,被皇上夸赞了几句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。

  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,但要谦虚谨慎,盲目自大要不得。

  大家你一言无一语讨伐沈嘉,沈嘉也知道自己操之过急了,谦虚认错:各位大人教训的是,沈嘉鲁莽了,不过报纸一事,臣以为可以行的,朝廷做了许多事,大人们功绩斐然,这些人和事都应该让百姓们知道。

  非也,我们办事难道是为了名和利吗?百姓愚昧,知晓太多反而不好。楚尚书反驳道。

  好了,此事也并非完全不可,容后再议。赵璋看了沈嘉一眼,眼里闪动着光芒,嘴角也扬起了笑容,他就知道,沈嘉是一块宝,总能带给他惊喜。

  第八十七章 七巧节

  沈嘉回去后就把办报纸的思路理了理,这件事如果朝廷同意就不难办,等报纸销量上去后,还可以招商引资,这样创办报纸的成本就能收回来了。

  越想越可行,沈嘉洋洋洒洒地写了一份详细的方案,准备晚上拿给赵璋看看。

  沈大人,有需要帮忙的吗?佐姜毅在门口探着脑袋问。

  沈嘉朝他招手,将自己刚才写的预算递给他,帮忙核算一下这份预算,人工、材料、宣传各项费用都算一算,有漏的帮忙补上,三天后给我。

  佐姜毅看都没看应下来,沈嘉拦住他说:不急,都下衙了,明日再算。

  好,大人也回去吧。

  沈嘉刚回沈府就听下人通知他陈子安到了,陈子安是他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,这次专程赶回来参加他的婚礼,婚礼结束后,他也没急着回去,好像说是家里要给他说亲。

  陈子安年纪比沈嘉大几岁,前妻病逝好几年了,也没留下一儿半女,陈家长辈肯定是急的。

  他去换下官服,去前厅的时候看到陈子安正被他父亲拉着下棋,看到沈嘉过来才收棋。

  沈父显然很喜欢陈子安,离开前交代:一会儿留下来用膳,尝一尝蜀地的风味。

  陈子安答应下来,跟着沈嘉去外书房,进门后就瘫倒在椅子上,无力地说:一鸣兄,你可要救救我啊。

  怎么了?家里安排的姑娘不满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