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2节(2 / 2)


  沈老夫人生怕孙女多年来第一次入宫行差踏错,见她气定神闲,殊无怯意,心中又是大憾。

  姿容气度心机样样不缺,偏生是一副万事不关心的性子,随了她那个母亲。

  祖孙俩各怀心思,乘着步辇穿过长长的夹道,自右银台门入,经过右藏库,便转入分隔前朝后宫的永巷。

  自永巷以北,便是沈宜秋熟悉的世界。

  她在这后宫中住了六年,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石都如故人般熟稔。

  步辇轻轻地一摇一晃,沈宜秋也似游历梦乡一般,熟悉的宫殿、台阁和回廊从她身边掠过,勾起许多往事,叫人顿生今夕之感。

  就在沈宜秋出神之际,步辇忽然停了下来。

  她抬眼望去,只见左边巷子中,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他们这里行来。

  为首是十多名腰佩刀剑的侍卫,隐约能看见后面八人抬的步辇,后头还跟着一大队随从。

  只消一瞥,沈宜秋就知道,这种阵仗除了太子不作他想。

  真是冤家路窄,偌大个皇宫,偏偏狭路相逢。

  沈宜秋一边腹诽,一边下辇,利索地往道旁一跪,恨不得把脸埋进地里,只盼着尉迟越赶紧过去。

  谁知天不遂人愿,只听步辇低垂的紫锦帷幔中,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:“前方何人?”

  第13章 见面

  沈宜秋上回与尉迟越分别时,他还是棺木中的一具尸体,如今乍然听他开口说话,嗓音也没有后来那般低沉,带着些少年人的清越,这感觉实在莫可名状。

  皇后宫中的宫人忙下拜道:“回禀殿下,是京兆沈氏老夫人与小娘子,入宫谒见皇后娘娘。”

  沈宜秋心一凉,这下不见也得见了。

  祖孙俩正要跪拜,尉迟越却道:“姑祖母不必多礼。”

  一边说一边下了辇车,反倒向着沈老夫人作揖。

  沈宜秋叫他一声姑祖母吓了一跳,她不曾随祖母赴宴,自然不知道沈老夫人新认一门偏宜亲戚。

  沈老夫人忙避让,连道不敢当:“太子殿下折煞老身。”

  顿了顿道:“多谢太子殿下赏赐,天恩浩荡,沈氏没齿难忘。”

  尉迟越回过神来,冠冕堂皇道:“忠靖侯蹈义轻生,救万民于倒悬,是我大燕的国士,如何封赏都不为过,孤不过聊表心意。”

  沈老夫人谢了恩,吩咐孙女向太子行礼。

  沈宜秋不情不愿地道:“民女见过太子殿下。”行过礼便退至祖母身后,低垂螓首。

  尉迟越略感棘手。

  他故意与沈老夫人攀亲戚,便是为了顺理成章从肩舆上下来,否则他在高处,又有帷幔遮着,着实不便观瞻。

  他计划得颇为缜密,奈何沈氏丝毫不能领会他的苦心,只见她眼观鼻鼻观心,始终不曾抬一抬眼皮。

  尉迟越还从未遇见过这样的难题。

  他相貌俊美,又是天皇贵胄,走到哪里都能引发女子争相观睹,上至八十老妪,下至八岁孩童,见了他总不免多看几眼,便是害羞或胆小,不敢逾礼盯着看,也必要偷偷瞟上几眼。

  偏这沈氏是个例外。

  尉迟越寻思着,从她那里望过来,恐怕只能看到他袍裾——她总不能看着袍裾便对他一见倾心吧。

  而此时沈宜秋正瞅着他的袍脚。

  这是一件紫色的樗蒲绫襕衫,下摆上用银泥绘出群山,再以金绿线相交,绣出苍松翠柏,襕衫以外,又罩了层如云似雾的烟色纱縠袍子,广袖一直垂至膝下。

  沈宜秋略微掀起眼皮,便见男人修长手指间还捏了一把玉骨折扇。

  她不禁暗自称奇,上辈子尉迟越衣饰上向来漫不经心,除了朝会或郊祭之类的场合会穿公服、朝服,其余时候几乎总是穿深色窄袖骑装,足蹬乌皮靴,腰围蹀躞带,怎么方便怎么来,一年四季都差不多。

  也不知今日刮的什么风,这厮竟也学那些五陵少年、贵游纨绔,打扮得像只开屏孔雀。

  她心念一转,忽然恍然大悟。

  是了,何婉蕙那几年时常入宫陪伴郭贤妃,他穿得如此风骚来后宫,多半是去会他表妹。

  尉迟越哪知她心里所想,他昨日特地宿在紫宸宫侧殿,为的便是今晨的“偶遇”,计划得万无一失,谁知在最后一步上折戟。

  他大费周章,自不甘心就此离开,对沈老夫人道:“孤正要去向母后问安,既是同路,不妨同行。”

  沈宜秋头皮一麻,这还没完了?不禁深恨出门前没占上一卦。

  不过她先时还有些疑虑,生怕尉迟越与她一样是死而复生,听了这话倒是放下心来。

  上辈子最后那几年,他们俩话不投机半句多,若是尉迟越记得前尘往事,恐怕远远见了她就会绕道走,哪里会邀他们同行。

  太子殿下发了话,沈家祖孙自不能违拗,三人重新坐上肩舆和步辇,带着一干随从,向着皇后所居的甘露殿行去。

  张皇后已知沈家祖孙要来拜谒,已等候在殿中,谁知太子也一起来了。

  张皇后狐疑地看了看玉树临风的儿子,按捺下心中疑问,叫宫人请沈家祖孙入内。

  行礼毕,皇后命宫人给沈老夫人赐座,又向沈宜秋招招手:“七娘过来,让我仔细瞧瞧。”

  </div>

  </div>